“談破色變”?!借力稅收優惠實現破產重整,或許是留給困頓企業最后的機會~
2021-10-19 09:38:41 | 來源:榕城網 | 編輯: |
2021-10-19 09:38:41 | 來源:榕城網 | 編輯: |
官方渠道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全國共有54家上市公司實施了重整;在2020年,又有532家企業重獲新生,48.6萬名員工實現穩定就業,通過重整盤活的資產共計4708億元。
典型案例分析
此前,江陰市人民法院根據昆山良品絲印器材有限公司的申請裁定受理江陰鑫輝太陽能有限公司破產清算一案,并指定無錫文德智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擔任鑫輝公司管理人。2019年5月6日,江陰法院裁定宣告鑫輝公司破產。2020年12月24日,江陰法院裁定終結鑫輝公司的破產清算程序。
該案審理過程中,管理人對鑫輝公司資產狀況進行了調查,其主要資產包括土地使用權212799.6平方米、有證房產115623.26平方米、無證房產1551.52平方米、大型設備300余臺套。
上述資產的權屬及保管保存狀況各異:部分大型設備尚在海關保稅區倉庫,相關稅費未能繳納;部分設備系融資租賃所得,出租人申請管理人與破產財產一并拍賣處置;部分土地廠房因企業生產停滯,實際閑置未用,但土地房產持有期限的稅費仍在產生。
針對上述情況,管理人在法院的監督下,依照無錫中院、無錫稅務局共同出臺的《關于企業破產涉稅處置的實施意見》依法履行破產管理職責,一方面,代表企業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共計繳納各類稅款2000余萬元;另一方面,為全體債權人進行稅務籌劃,享受稅收優惠近200萬元。
※ 典型意義:
生產型企業存在實物資產體量大、數量多、形態雜的特點,在破產財產管理、變現、處置時面臨稅收政策問題與法律問題交織的挑戰。為此,法院在及時指導管理人運用好府院協調機制,依法依規納稅的同時,正確選擇財產處置路徑、做好稅務籌劃,最大限度維護了破產企業及其債權人合法權益。
破產重整制度的實施,對于彌補破產和解、破產整頓制度的不足,防范大公司破產帶來的社會問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瀕臨破產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增加了一次恢復生機的機會。
不過,不是任何困境企業都適合重整程序,如何判定企業是否具備破產重整的條件是亟待考慮的問題。
01 什么樣的困境企業適合重整?
一般說來,具備以下條件的困境企業是適合重整的:
(1)產品適銷且毛利率較高,僅因財務成本過大而導致虧損、陷入困境的生產型企業,如醫藥、化工等企業;
(2)生產經營一般,但是有特殊無形資產的生產型企業,如享有鋼鐵產能指標的鋼廠、燃煤指標的電廠等企業;
(3)生產經營一般,但是有位置較好、價值較高的土地資源,可以通過變更土地規劃使土地增值的企業;
(4)有位置較好的土地儲備,尚未進行大規模銷售的房地產企業;
(5)有重整投資人介入的企業;
(6)擁有生產資質或特殊經營許可,對債務減免緩后,有獲得新生的希望的企業。
當然,適合重整的企業還有很多,個案情況也需具體分析。
02 破產重整企業:借力稅收,再獲新生
破產重整是最好的盤活手段。目前,稅收政策在支持企業重整方面已鋪平了道路。相關企業應借力稅收優惠政策,做好稅務規劃,再獲新生。
一)用好政策優惠,稅收先行
不同重組方式,對應的稅收優惠政策也不同,主要包括債務重組、股權收購、資產收購、合并、分立、劃轉等,企業應綜合考慮自身情況及債權人需求,選擇恰當的重整方案。
實務中企業兼并重組除企業所得稅之外,還可能涉及增值稅、土增稅等其他稅種,為促進企業重組,相關監管部門針對其他稅種也出臺了部分優惠稅收政策:
然而,盡管目前有不少稅收優惠支持政策,但在實際的破產重整過程中,重整方案不考慮稅收規劃,計算重整成本不關注稅收因素等忽視稅務風險的重整企業不在少數。
制定重整方案,一定要稅收先行! 重整企業如果想要尋求“新生”,應將重整方案與稅務規劃有機結合,只有整體稅務規劃的每個環節都合規合法,才可以規避重整過程中的稅務風險,充分享受優惠政策。
二)重整有風險,提前預重整降低成本與風險
如果把重整看作是一臺決定生死的手術,重整成功就意味著企業的康復,但一旦失敗也會導致企業走向死亡。為了推動破產重整更順利進行,《九民會議紀要》讓“預重整”正式進入企業視野。
預重整制度是一個企業自身體檢程序,也是一個重整預演程序。通過這個程序,企業將會清晰的了解到在法律意義上其真實的資產負債狀況(有別于財務報表),并測算出債務的清償率。
同時,在進入正式重整程序后,預重整期間達成的協議如果與重整計劃無實質性區別,則對各方具有約束力。這樣可以避免因匆忙進入重整程序而未在最長9個月內提交重整計劃,從而導致被清算的風險。
三)修復信用,重整之后再遠航
如果說破產重整使得企業避免第一次“死亡”,那么,破產企業的信用修復必然關系到企業能否避免“二次死亡”。
所以,企業應注重提高管理層、財務人員的稅收法律素養,加強稅收政策學習和更新;同時,加強財務、稅務工作的內控建設,定期聘請專業機構進行審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總結;如果遇到稅務稽查、評估、反避稅事項,應在法律顧問的指導下做好應對工作,如實提供業務資料,完整陳述事實,保持良好溝通,盡量減輕處理處罰結果。
從業12年,谷川聯行
為53萬+企業提供稅務籌劃服務
隨著稅法的不斷完善,企業的納稅行為也愈加規范化,偷稅漏稅將無所遁形!
所以,在“降稅負、嚴征管”的政策基調下,企業在“合規”和“降負”的關系處理上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但因為信息不對稱、執行專業門檻高、時間成本高等諸多因素,導致很多企業很難依靠自己享受到稅收優惠。
谷川聯行自成立初期就開始布局稅務籌劃業務,長期深耕12年,現已成為國內稅務籌劃企服領域的頭部品牌。
目前,公司和地方政府深度合作,為企業打通稅務批票、稅務關系,協調綠色通道;全程進度實時查詢,保障稅收優惠政策落地效果,促進兌現資金按時到位。同時,谷川聯行的稅籌業務高度重視風險控制,嚴格篩選合作企業,建立風控體系,保證合作企業的資金安全。
谷川聯行稅務籌劃的企服產品多樣,對各個行業的不同企業用戶,都會進行差異化分析,為企業尋找最合適的稅務籌劃解決方案。
12年來,谷川聯行稅務籌劃團隊服務過眾多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有著豐富的稅務籌劃經驗,截止目前已經為53萬+企業提供稅務籌劃服務,旨在為企業發展貢獻新能量,真正做到“為商所想,為商所用,為商服務”。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