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公參民”學校將要做出調整,學生可別大意了
2021-10-18 10:35:30 | 來源: | 編輯: |
2021-10-18 10:35:30 | 來源: | 編輯: |
這類院校會借助公辦學校的名氣招生,一般都會招一些優質生源,但這也違背了教育公平性的原則,于是在2021年8月,教育部做出了相關調整。
*招生方式
民辦學校不可以用公辦學校的招牌進行招生,落實相關學籍的審核,學生也不可以掛學籍或者戒毒了,公辦和民辦學校會實行同時招生,通過電腦隨機搖號招生。
有的學校也已經取消特長生、推優生、保送生,重慶市三所學校已經取得非常好的成效。
*進行了嚴格的規劃
教育部已經聲明不允許公辦學校單獨借著各種名義,舉辦義務教育學校。
也就是說接下來公辦學校將不能夠舉辦所謂的民辦院校,所有公辦院校也是實施統一管理的。
*收費情況已經辦學的資質
部分民辦院校的收費情況讓人吃驚,教育部規定民辦學校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收取辦學的費用。
而學校辦學也不能以輸出品牌方式的行為舉辦學校,上面的一系列措施讓各類學校變得更加正規,家長們也不用花各種冤枉錢,并且還有利于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總之學生們可別大意了,上學這件事情也將變得更加規范。
當然,這只是《民促法》的一個小的方面,重新修訂之后,不管是學前教育,還是線上教育、義務教育階段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專家也做出了相關的解讀。
公參民學校的利與弊,大家了解嗎?
可以看到國家的教育機制已經愈發完善,為了讓所有學生都擁有平等的教育,教育部一直在做著調整,民辦院校隨著近幾年的發展,規模變得非常龐大,但卻給家長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民辦院校因為之前屬于提前招生的模式,因此有了很多優質學員,升學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于是家長們也都爭相恐后將孩子送到那些昂貴的名校。
一開始公參民學校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有學上,讓老師有錢賺,但如今這些學校的課堂上,卻經常出現公辦老師的身影,學生們也因此變得更加積極。
緊接著小升初竟然也迎來了考試,但這直接損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義務教育階段在大家眼里原本是最公平的,但因為這些學校的參與,卻讓公平離學生們愈發遙遠。
這些學校也進一步加深了家長學生之間的“內卷”現象,家長為了孩子上更好的初中,就會讓孩子從小學開始拼命努力。
隨著教育的各種改革,學生們也終于迎來了新的希望
除了“公參民”學校發生了改變,給學生減負也義不容辭,現在教育部已經下發的“雙減政策”。
這個政策可以說有效減輕了學生們的壓力,一二年級的小學生的書面作業被取消,而學生三到六年級的作業時間也不能超過一個小時。
而學科類的相關教育培訓也將不允許資本化的操作,同時不允許補課班在學生的各種假期、周末進行補習。
看到這么多的改變,想必學生們應該是最開心的,但學習依然至關重要,自主學習能力則成為了一個學生能否考上大學的關鍵。
總結:
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時光,讀書可以改變未來,但思想的轉變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