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救助不再出社區,來看市基層慈善站點都有哪些創新?
2021-10-11 12:08:52 | 來源: | 編輯: |
2021-10-11 12:08:52 | 來源: | 編輯: |
首都北京,首善之區。為積極貫徹落實《慈善法》和國務院、北京市相關政策,弘揚樂善好施、互幫互助的優良傳統,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于去年9月下旬印發《關于開展基層公益慈善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在本市社區(村)探索建立一批公益慈善站點,作為北京基層公益慈善的創新載體。
試點期間,包括多個遠郊區在內的各區積極發揮黨建對公益慈善事業的引領作用,整合社會公益慈善資源,探索利用慈善基金撬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基層治理,通過建立慈善站點開展慈善捐贈、志愿服務等活動,解決了社區困難群眾的實際問題,為有需要的百姓送去愛與溫暖。
如今,試點已滿一年,讓我們看看都有哪些進展吧:
■ 建立54個社區(村)慈善基層站點
■ 募集互助金250余萬元,募集配套資金280余萬元
■ 開展幫扶助困、孝老助醫、扶殘助學及各類公益活動200余次,惠及市民7000余人次
密云區
公益慈善站為村民救急難
密云區結合實際情況,推出《北京市密云區民政局關于開展基層公益慈善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在全區采取先進行試點,后全面推開的方法,依托社區(村)建立公益慈善站點,搭建集宣傳、捐贈、幫扶、活動、服務于一體的公益慈善平臺。
密云區山區眾多,很多中老年村民常年生活在村中,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村級公益慈善站點的成立,成為村民們的“福音”。
馮家峪鎮先后成立了4個村級公益慈善站,密云區慈善救助協會為支持各村級公益慈善站運行,給予每個村3萬元,共計12萬元的資金支持。馮家峪鎮愛心救助協會則給予每個村1萬元,共計4萬元的資金支持。
馮家峪鎮前火嶺村64歲的村民李生勤老伴兒身體一直不好,醫療費用支出不斷。去年,李生勤因為意外事故導致截肢,大額的醫療支出使得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前火嶺村黨支部書記、公益慈善站站長王國全了解情況后,當即個人捐贈2000元,又積極協調鎮愛心救助協會報區慈善救助協會獲得救助資金3000元,村級公益慈善站也拿出救助資金1000元。王國全代表村里和慈善站第一時間將救助資金送到了李生勤老伴兒的手中,解了他們家的燃眉之急。
公益慈善站不僅僅在救急難中發揮作用。自今年6月1日起,前火嶺村80歲以上老人過生日都會收到蛋糕,這部分經費正是由村級公益慈善站提供的。此外,在村級慈善公益站的支持下,每年村里還會慰問烈屬,發放慰問金800元;救助困難戶,救助金額根據不同的困難情況從800元到2000元不等。
密云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慈善工作科科長張云鵬表示,密云區基層公益慈善站的服務對象包括本社區(村)罹患大病或因遭遇重大變故生活陷入困境的人員、困境老年人、留守兒童等,對個人或項目申請也有明確的申請程序。目前,密云區馮家峪鎮、新城子鎮已成立7個村級公益慈善站,同時制定了社區(村)公益慈善站專項基金管理使用規定,明確要求鎮(街道)愛心救助協會下設“公益慈善站專項基金”分賬,對善款的收入和支出進行管理,做到專款專用。
房山區
身邊關愛傳遞慈善溫度
“韓阿姨,您的腳怎么樣了呀,走路還疼不疼?”不久前,房山區蘇莊三里公益慈善站站長邵雪松和工作人員一起看望社區志愿者韓玲玲。韓玲玲今年62歲,參加社區的站崗執勤、志愿巡邏服務時意外導致右腳骨裂。邵雪松得知后,和慈善站工作人員一起買了慰問品登門看望,這也是蘇莊三里公益慈善站點成立之后做的第一件善事。
今年慈善月活動期間,房山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成立了全區首家社區級公益慈善站——蘇莊三里社區公益慈善站,站長由蘇莊三里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邵雪松擔任。與此同時,蘇莊三里社區公益慈善站點還成立了以社區“兩委”成員、社會組織、轄區企業、學校、社區黨員、社區居民、捐贈人組成的社區公益慈善委員會。站點設立了捐贈點,負責接收日常社區居民的愛心捐贈,同時承擔基層公益慈善宣傳和開展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工作。
邵雪松介紹,在公益慈善站成立之前,蘇莊三里的慈善愛心工作就一直在開展。如今,有了公益慈善站的依托,社區的慈善工作無疑將更加規范。
房山區首個公益慈善站成立后,將設立慈善互助資金,資金主要來源于社區黨員群眾的日常捐款、駐區單位企業的贊助捐款、社會組織的項目資金等。未來,互助資金將依規用于社區困難群眾救助幫扶、開展公益活動、獎勵好人好事、弘揚慈善文化等方面。
大興區
消除基層慈善救助“盲點”
同樣在今年慈善日活動期間成立的還有大興區天宮院街道海子角西里社區的公益慈善工作站。其實,早在公益慈善工作站揭牌之前,海子角西里社區黨支部便充分調動志愿者、在職黨員的積極性,為社區內的空巢、孤寡、殘疾等一些弱勢群體建檔立冊,提供義務的緊急救助和日常幫扶。作為大興區首個社區(村)級公益慈善工作站,海子角西里社區公益慈善工作站的正式投用,標志著大興區的公益慈善力量已在社區生根發芽。
海子角西里社區公益慈善工作站揭牌,居民現場捐款
相隔幾天,清源街道棗園社區慈善工作站也正式掛牌。
棗園社區居民楊某由于身體原因無法工作,生活困難。棗園社區慈善工作站站長李茂會第一時間進行了跟進,協助制定了針對楊某的緊急救助計劃。社區居民、黨員、社區工作者發起“捐出愛心,共享溫暖”捐款活動,幫助楊某渡過難關。楊某出院后,社區定期給楊某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社區還為其申請了低保以及醫療保險救助等幫扶,為其步入正常生活提供幫助。
大興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二級調研員戴文賓介紹,近年來,大興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密切關注弱勢群體,建立健全了幫扶濟困長效機制。但受突發性變故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群眾在生產生活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困難和問題,通過常規性的社會救助措施不能徹底解決。而建設社區公益慈善工作站,有利于充分發揮慈善事業在社會救助體系中的積極作用,消除基層社區慈善“盲點”,形成區、街、社(村)三級聯動的經常性公益慈善救助體系,實現“黨員捐贈群眾用、社區捐款社區用”的最終目標。
戴文賓表示,接下來,大興區各街鎮將按照“成熟一個建一個”的原則和要求,進一步推動基層公益慈善工作站建設。
深化試點
探索“幫扶救助不出社區”
具體負責基層慈善工作站建設的市接受捐贈事務管理中心介紹,本市建立社區(村)慈善工作站的初衷,旨在以最基層的社區(村)為單位,通過村募村有、自募自助、人人慈善、戶戶參與等形式,募集善款用于本社區(村)特困群眾的救助和社區(村)公益事業。希望通過創新基層公益慈善活動新模式,強化基層慈善能力建設,打造便捷務實的幫扶渠道,實現幫扶救助不出社區,推動形成基層持續長效的公益慈善氛圍。
根據政策要求,社區(村)的公益慈善站點可以在社區(村)黨組織領導下,依托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成立慈善委員會。慈善委員會負責研究和決定社區村公益慈善工作的重要事項,組織開展各種公益慈善活動。
同時,利用社區(村)黨員群眾的日常捐款、駐區單位的贊助捐款、相關的配套資金、投資及利息收益等設立慈善互助資金,主要用于幫助社區(村)的困難群眾、開展慈善活動、獎勵好人好事、弘揚慈善文化等。在民政部門指導下,區級慈善協會可以按照募集資金的一定比例進行配套鼓勵,幫助擴大慈善互助資金規模。
近日,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召開深化基層公益慈善試點工作推進會。會上透露,在去年試點工作基礎上,今年本市將繼續開展深化試點工作,擴大社區(村)試點數量,為推動慈善工作更好地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進一步探索規律,總結經驗。
文字:《北京社區報》記者 郭彥 劉妙妙 王曉霞 傅子彥
圖片:《北京社區報》記者 傅子彥
編輯:邊衛 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