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文化】“中國核雕之鄉”河北永清出巨作,中國首組大型現實題材核雕作品獻禮建黨百年
2021-08-28 10:52:08 | 來源: | 編輯: |
2021-08-28 10:52:08 | 來源: | 編輯: |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28位河北省永清核雕工藝師歷時數月傾情創作的“建黨百年永清大型核雕創作獻禮”終于收刀完工,日前在永清縣云裳小鎮舉行了揭幕儀式。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許建軍,永清縣人民政府黨組書記、代縣長黃運然,永清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牛海建出席揭幕儀式。許建軍、黃運然為獻禮作品揭幕。
左圖:永清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牛海建致辭;
右上:永清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田光明介紹創作情況;
右下:核雕工藝師代表、廊坊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許曉芳發言。
為參加創作的工藝師頒獎
永清縣是“中國核雕之鄉”,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核雕創作、生產、銷售基地,擁有核雕企業、作坊、工作室2000余家,從業者數萬人。永清核雕自20世紀70年代就遠銷世界各地,在中國文玩界享有盛譽,占全國核雕市場八成以上的份額。
建黨百年永清大型核雕創作獻禮
見微知著 刻畫輝煌
《中共一大》 馬永忠
《南昌起義》 李廣賢
《井崗山紅旗永飄揚》許曉芳
2021年初,永清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永清縣別古莊鎮政府、永清縣融媒體中心聯合發起了制作大型獻禮作品的創意,邀請相關專家參與,成立組委會,幾經推敲修改,完成最終方案,并向永清核雕全體工藝師發起倡議。倡議一經發出,立即得到了永清核雕工藝師們的積極響應,大家踴躍報名。組委會從眾多報名者中,邀請了28位擅長此類題材、德藝雙馨的中青年工藝師組成精英創作陣容。在創作過程中,工藝師們不斷突破自我,查閱了大量資料,以求真實生動地呈現主題,他們邊創作,邊探討,邊修改,最終完成了滿意的作品。
《遵義會議》王子寧
《平型關大捷》李明洋
“建黨百年永清大型核雕創作獻禮”是從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史中選取了部分重大歷史節點和時代楷模人物,以不同材質、不同形式的核雕作品加以表現。30件作品分別為馬永忠創作的《中共一大》,王磊創作的《秋收起義》,李廣賢創作的《南昌起義》, 楊凱創作的《井崗山會師》,許曉芳創作的《井崗山紅旗永飄揚》,張鳳蘭、魏穎、李明洋、韋威、金秀琴創作的《長征》系列5組,王子寧創作的《遵義會議》,王千星創作的《延安寶塔山》,李明洋創作的《平型關大捷》,裴學民創作的《西柏坡》,張馨瑜創作的《開國大典》,姜昆創作的《抗美援朝勝利》,蘇勇創作的《鄧稼先》,馮海潮創作的《王進喜》,張牧涵創作的《焦裕祿》,翟娟創作的《小崗村分田》,馮海鵬創作的《改革開放》,朱俊榮創作的《香港回歸》,翟文旭創作的《澳門回歸》,高凱創作的《北京奧運會》,侯達創作的《中國高鐵》,田玉濤創作的《蛟龍潛水器》,孫秀華創作的《航母山東號》,韓曉靜創作的《衛星發射》,王千月創作的《抗擊疫情》,張馨瑜創作的《中國夢》。這組大型獻禮作品容納了淺浮雕、深浮雕、鏤空雕、立雕、拼接雕等多種技法,集中體現了永清核雕端莊大氣、古樸可愛、生動細膩的藝術風格。
《抗美援朝勝利》姜昆
《小崗村分田》翟娟
《北京奧運會》高凱
赤子之心 一片熱忱
《長征》張鳳蘭、魏穎、
李明洋、韋威、金秀琴
《長征》系列5組是由張鳳蘭、魏穎、李明洋、韋威、金秀琴五位女核雕工藝師共同創作完成的。在平時的創作中,她們風格各異,為了達到該組作品風格統一的效果,她們進行了多次溝通協商,最終確定了永清傳統核雕中的高浮雕手法,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蛟龍潛水器》田玉濤
《航母山東號》孫秀華
《中國高鐵》《蛟龍潛水器》《航母山東號》《衛星發射》是展示中國領先于世界的科技產品的一組作品,為增強作品的震撼力,更加充分地展現主題,組委會決定以拼接雕刻的方式加以表現。侯達、田玉濤、孫秀華、韓曉靜四位工藝師中,只有田玉濤是以拼接雕刻享譽核雕界,于是田玉濤主動擔負起技術指導的職責,將自己的雕刻技法、拼接絕活無私地教授給其他三位工藝師。韓曉靜是一位90后女工藝師,最近剛剛做了母親,但她克服重重困難,率先完成了作品,并配以了巧妙的燈光裝置。她說,“這些工作都是我利用孩子睡著的時候完成的,生怕自己時間緊,完成得沒有其他人好,所以就得更努力!”
《衛星發射》韓曉靜
《中國高鐵》侯達
中國首部大型現實題材核雕創作
《抗擊疫情》王千月
《中國夢》張馨瑜
許曉芳、王千月、張馨瑜既是創作者,也是主要策劃者。許曉芳是第十二屆“山花獎”獲得者,她從事核雕創作已經有30多年。她說,“亂世黃金,盛世文玩,永清核雕能有今天的發展,我們幾萬核雕從業者能從中受益,都要感謝黨的正確領導,感謝國家的強大繁榮,永清縣委、縣政府對永清核雕產業的發展更是投入了巨大的財力和精力。我們作為核雕藝人,理應盡我們的一點力量。”
許建軍、黃運然、牛海建等領導
參觀獻禮作品
此次獻禮的總創意、永清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田光明說,“我們永清核雕工藝師一直都有著高尚的情操,他們胸懷開闊,樂于奉獻,所以才能把永清核雕做到今天如此之大的規模,而且藝術水平不斷提高,這次大型創作更是充分展現了永清核雕工藝師的精神面貌和藝術水平。我們這次創作實現了三個方面的突破:一是創作群體之大前所未有,報名參與的工藝師有近百人,我們從中邀請了28位適合這類題材的工藝師組成創作陣容,參與設計的其他領域的專家更多,這是一次匯聚了各方熱情與智慧的大型創作。二是創作水平之高前所未有,創作者中,要么是行業內公認的大師級人物,要么就是國家級核雕大賽的金獎、銀獎獲得者,在創作技法上,綜合運用了永清核雕傳統與現代的多種技法,有的作品還創造性地運用了燈光裝置,更增加了作品的視覺效果和沖擊力,這是一組永清核雕集大成、里程碑式的作品,這組作品將永久陣列在永清博物館。三是創作這樣的大型現實題材前所未有,不僅在永清核雕歷史上前所未有,在整個中國核雕歷史上也是前所未有。這組作品讓人震撼的不僅在于它的藝術形式、雕刻技藝,更在于它所呈現的紅色經典,通過這組作品,人們可以重溫百年黨史光輝,可以進一步激發人們的愛黨愛國情懷。這項大型核雕文創作品之所以能夠集中誕生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正是基于永清核雕工藝師對黨、對國家的無限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