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來了!外資控股券商再進一步 “大摩”持股比增至90%
2021-07-14 08:14:58 | 來源: | 編輯: |
2021-07-14 08:14:58 | 來源: | 編輯: |
此次更名標志著摩根士丹利持續開拓中國業務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有限公司已獲得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新營業執照,該執照于2021年7月13日起正式生效。
市場分析認為,未來隨著外資券商持續擴容,短期內可能會加劇行業競爭,但長期來看有望發揮“鯰魚效應”,推動國內券商提升自身競爭力,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同時外資券商在產品研發、業務創新等方面為國內證券業注入活水,有助于加快本土證券業的改革創新速度,進一步完善業務鏈。
摩根士丹利(中國)“落地”
在中國金融業擴大開放的大背景下,中國正成為外資巨頭的“搶灘寶地”。自2020年4月1日起,證監會正式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隨后多家合資券商的外資股東開始謀求控股。
2019年,華鑫證券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摩根華鑫證券的2%股權,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作為唯一受讓方,以3.762億元接過這部分股權。由此,摩根士丹利成為摩根華鑫證券的控股股東,持有51% 股權,而華鑫證券則持有49%股權。
2020年一季度,華鑫股份再度公告,華鑫證券擬通過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的方式,轉讓其所持有摩根華鑫證券39%的股權,掛牌價格不低于人民幣49803萬元。此次股權轉讓后,華鑫證券仍持有摩根華鑫證券10%的股權。
上述股權轉讓掛牌期滿后,華鑫證券只征集到摩根士丹利為具備受讓方資格的意向受讓方。
2021年5月28日,華鑫證券與Morgan Stanley簽署了《上海市產權交易合同》,股權轉讓價格為人民幣56961.1575萬元。
2021年7月13日,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完成了上述股權轉讓事項所涉及的工商變更登記。同時,該公司名稱變更為“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有限公司”。
“中國一向是摩根士丹利全球戰略中的重要支柱,中國金融市場近幾年加速對外開放的步伐也讓我們倍感鼓舞。在啟用新公司名的同時,我們將專注于進一步加強在華業務能力,以求更好地為我們國內外客戶提供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摩根士丹利亞太聯席首席執行官兼中國首席執行官孫瑋表示。
7月13日晚間,“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的新網站已經上線。
或謀求業務擴張
更名前的摩根華鑫證券成立于2011年5月4日,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0.2億元。年報信息顯示,2020年,公司總資產為6.64億元,凈資產為5.44億元,營業收入3.28億元,凈利潤140.84萬元。
公司的主要業務由投行部門貢獻。2020年,公司完成了3單科創板IPO。其中,公司作為聯席主承銷商,幫助中芯國際完成532.30億元(綠鞋后)科創板IPO,這是2011年以來A股市場融資規模最大的IPO、2020年全球融資規模最大的IPO。公司還分別作為聯席主承銷商和財務顧問幫助百奧泰和康希諾完成了科創板IPO發行。此外,公司作為聯席主承銷商成功幫助火星人完成新創業板IPO發行,是公司首單新創業板 IPO項目。
再融資方面,2020年,作為聯席主承銷商,摩根華鑫證券幫助寧德時代完成197億元非公開發行、藥明康德完成65.28億元非公開發行、南方航空完成127.82億元非公開發行以及160億元可轉債發行。
事實上,合資之初,摩根華鑫獲得的牌照有限,經營范圍僅包括股票和債券的承銷與保薦以及債券的自營。
在失去了摩根華鑫證券的控股權之后,華鑫證券開始謀求獨立開展投行業務。華鑫證券申請增加證券承銷、債券自營業務資格已于2020年9月獲得深圳證監局的批復。
而合資券商的外資方獲得控股權之后,申請擴大經營范圍也成為了常規舉措。不久之前,瑞信方正證券也完成了更名,變為瑞信證券。
瑞信證券在2020年年報中表示,在新業務開拓和牌照方面,經紀業務部門正在推進和研究將公司的經紀業務牌照范圍擴展至全國范圍。同時,瑞信證券正在積極協調公司其他部門,申請基金銷售、證券投資顧問業務等業務資質,以期為經紀業務客戶提供更全面的產品和服務,提升經紀業務的市場競爭力。
據了解,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有限公司也在積極謀求獲取更多業務牌照,擴張經營范圍。
外資持續加碼中國券業
外資控股券商更名等背后,是不斷加碼中國證券行業。目前來看,外資控股券商合計達到9家,分別為匯豐前海證券、瑞信證券、高盛高華證券、瑞銀證券、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有限公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大和證券和星展證券。僅在6月份,就有大和證券和星展證券開始對外營業。
匯豐前海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大和證券、星展證券是外資新設立的控股券商。其余都是中資控股的合資券商轉變而來。
興業證券此前指出,結合我國國情來看,預計外資券商未來在華發展的重點戰略布局在跨境投行、財富管理及銷售交易業務領域。
跨境投行方面,外資券商在跨境股債承銷及跨境并購上具有先天渠道優勢,伴隨中資企業走出國門及中概股回歸潮,有望給外資券商帶來業務機遇。
經紀業務方面,受限于本地零售渠道等因素,外資券商在傳統零售經紀上存在較大短板,但在高端財富管理領域經驗豐富,預計隨著外資機構入場,將給國內財富管理市場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銷售交易業務方面,短期內受牌照限制或掣肘其業務開展,但長期來看隨著國內金融市場工具完善、QFII投資額度與投資范圍放開,外資券商的產品創設及投資交易優勢將逐步顯現。
“未來隨著外資券商持續擴容,短期內可能會加劇行業競爭,但長期來看有望發揮‘鯰魚效應’,推動國內券商提升自身競爭力,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同時外資券商在產品研發、業務創新等方面為國內證券業注入活水,有助于加快本土證券業的改革創新速度,進一步完善業務鏈。”興業證券分析師許盈盈指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