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財訊網
                2. 主頁 > 商界 > 正文

                  環球微速訊:南財游戲未保研討會成功舉辦,與會專家建言網游防沉迷應用人臉識別應關注合法性邊界

                  2023-07-05 11:22:06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編輯:  |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蔡姝越上海報道


                  (相關資料圖)

                  如何做到未成年人身份精準識別,是游戲行業防沉迷系統建設面臨的共同難題。而人臉識別作為一項升級后的身份檢測技術,在網絡游戲防沉迷建設中的應用,亦是一個業界和學界常談常新的話題。

                  7月3日,由南財合規科技研究院主辦南財合規科技論壇“游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如何走入下半場”在線研討會正式召開,在會上以“探討未保邊界:人臉識別的應用”為主題的圓桌論壇中,多位專家學者就人臉識別的應用與發展議題展開了討論。

                  在本次圓桌中,多位與會專家指出,人臉識別技術的引入切實提高了未成年人用戶繞過網游防沉迷機制的門檻,但與此同時,這一技術也為用戶的個人信息和隱私安全帶來了相應風險。此外,在上線人臉識別技術后,企業和用戶也需要承擔相應的成本,這一技術的大范圍應用是否符合“比例原則”和“最小同意原則”也有待商榷。

                  技術升級:人臉識別技術提高防沉迷系統攔截效能

                  在2021年8月30日網游防沉迷新規發布以來,對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間和游戲行為做出了更加嚴格的管控。

                  目前,游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2023年2月發布的《2022中國游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顯示,在2021年“830新規”落實后,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戲時長在3小時以內,未成年游戲用戶群體整體消費水平處于低位,超過86%的家長對新規的執行效果表示滿意?!秷蟾妗氛J為,新規對于未成年人游戲行為的管控是“直接有效”的。

                  對此,北京元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智庫專家孫磊在會議中指出,相比起青少年模式,國內統一的實名認證系統下的網游防沉迷很難找到漏洞:“目前我國大陸的未成年人保護技術和游戲企業落實的力度,遠超歐美日韓的游戲‘發達國家’。哪怕是按照美國或者歐盟的標準,大陸企業現行標準也超出一大塊?!?/p>

                  因此,在現行的網游防沉迷規則下,如何在游戲內通過技術手段,進一步將未成年人游戲在線時間和充值金額控制在規定范圍內,也成了每家游戲企業建設防沉迷系統的重點方向。

                  盡管防沉迷機制已為未成年人設定了較高的限制,但由于缺乏家長監管,仍然存在部分未成年人用戶利用家長或其他成年人信息繞過防沉迷系統,導致時間和充值限制失效。

                  除了常規的實名認證方式,部分游戲企業如騰訊游戲還上線了人臉識別系統,并在攔截未成年人上起到明顯效果。一般來說,該系統的作用機制為:在特定時間或者特定場景中,如果系統判定用戶疑似為未成年人,便會觸發人臉識別認證彈窗。

                  上海市協力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上海市律師協會知產委副主任傅鋼認為,人臉信息和指紋、DNA屬于同等級的個人生物特征,均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可以精準定位到用戶的個人信息。“從這一角度出發,人臉識別技術的出現,確實是近年來信息技術發展歷程中的一大進步?!?/p>

                  隱私問題:敏感人臉信息面臨泄露風險

                  在未成年人游戲防沉迷的“大網”下,仍有不少孩子冒用長輩的手機和身份證注冊賬號,突破身份限制,使得時段時長限制無法發揮作用,成為影響防沉迷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隨后,在家長、監管部門的多番呼吁下,頭部企業在社會責任感的驅動下率先進行了技術上的嘗試。

                  但這也帶來了問題的B面,在人臉識別的過程中,用戶隱私該如何保護?因為人臉識別信息等生物識別信息是典型的敏感個人信息,人臉識別技術在各種場景的運用都引發了人們對于隱私侵犯的擔憂。此外,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成本高企,也令中小游戲企業難以負擔。

                  傅鋼指出,人臉信息的另一特點在于獲取難度非常低,甚至在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有可能被采集到?!芭c賬號密碼這類字符串信息不同的是,賬密丟失,可以找回并更改,但生物信息一經泄露,可能會對用戶的個人信息保護帶來永久的影響。”他說。

                  如2020年2月,美國面部識別應用服務公司Clearview AI曾對媒體公開表示,公司所有的客戶列表、賬戶數量以及客戶進行的相關搜索數據均遇到了未經授權的入侵。在此次事件中,超過30億人臉數據被泄露。

                  “人臉識別技術固然可以穿透屏幕,直接獲取操作賬號的用戶的個人信息,但這一做法亦打破了網絡和現實的界限,確實存在著侵害用戶個人信息和隱私安全的風險?!备典摫硎?。

                  爭議環節:人臉識別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反倒增強公眾負擔

                  值得關注的是,在人臉識別技術的相關討論議題中,成本高企始終是一個難以繞過的問題。

                  對此,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劉遠舉認為,除了接入人臉識別技術的企業需要考慮技術的使用成本問題,目前在這一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公眾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其實時常被忽略。

                  “在觸發人臉識別認證的那一刻,不僅影響的是用戶完整的游戲體驗,用戶最為敏感的人臉信息也一并被采集?!彼J為,在人臉識別系統運行的過程中,不僅僅是企業在負擔成本,實際上最大的成本來自于社會公眾的隱形權利讓渡?!耙驗樯贁导议L未盡到自己的義務,向孩子透露了手機密碼或自己的身份信息,把教育孩子的義務轉嫁給公眾,讓普通公眾承擔了額外的、不必要的生物信息被泄漏的風險。”

                  另一方面,北京市隆安(廣州)律師事務所管委會高級合伙人 ,言上游戲法負責人吳讓軍也指出,在游戲的過程中,多次反復進行人臉識別,必然會影響到用戶的體驗。“人臉識別在網游防沉迷上的應用需要堅持比例原則。在討論人臉識別這一技術手段時,不能僅考慮未成年人的利益保護問題,同時也要考慮其他用戶體驗,企業成本,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問題。”他說。

                  在用戶權利保護這一問題上,孫磊也在研討會中指出,在越南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中對于7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信息采集,不但需要監護人的同意,也需要未成年人本人的同意,這種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制度設計,切實保護了孩子的隱私權。“孩子也應該有自己的隱私,就像我們作為孩子時,也無法容忍家長偷看自己的日記一樣。”孫磊表示。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

                  上一篇:事關乘火車出行!呼和浩特鐵路局增開這些旅客列車……-天天熱頭條    下一篇:最后一頁